新闻动态
杭师大“抗疫先锋队”在行动
“请大家保持一米距离,佩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请大家提前准备好核酸检测登记码,耐心等待”……4月14日下午,我校80余名抗疫先锋党员投身于校内核酸检测工作中。“大蓝”们有条不紊地分批引导仓前校区师生进行核酸检测,全力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推进“无疫”校园建设,学校党委发出《关于学校开展疫情防控“大考大赛”行动的倡议》,号召各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组织力量。据悉,4月以来,学校战疫先锋队党员服务校内师生核酸检测超6万人次、抗原检测超1万人次。
“疫”声令下 他们迅速集结
3月10日,不少师生收到“关于余杭中转站短信提醒需要核酸检测”的信息,整个下沙校区连夜启动应急预案。学校机关党委、钱江学院党委、基础部党总支等第一时间组建抗疫先锋队,布置场地、落实医院检测人员、组织受检学生到场,这些前期工作仅用了3个小时。此外,各基层党组织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全力组织引导师生开展好核酸检测。当晚,他们助力下沙校区1158名学生完成核酸检测工作,直至凌晨两点半。
值得一提的是,4月13日晚8点,“机关校园抗疫先锋队”钉钉群发出集结志愿者的通知后,半小时内就有50名志愿者在线报名,一小时内80名党员积极响应。
“疫”刻不停 他们严密防守
先锋队员默默坚守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用“先锋红”守护师生“健康绿”。
他们中有织密“无疫”举措的先手者。防控办的党员们紧扣“四方责任”,与属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等联防联动,在共性需求上考虑周全,也在个性需求上暖心照顾。把疫情防控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实践考场,聚焦关键时间节点,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全员核酸检测的整体方案,开展实战演练,动态调整《疫情期间师生入校管理指南》《门岗管理操作指南》,做好全方位、网格化涉疫地区人员排查,加强师生健康管理,防范人员风险。开展抗原检测信息录入和自我检测操作培训,做好校内核酸检测和留观人员暖心服务,确保防控不留死角,问题不过夜。
他们中有精准数字赋能的坚守者。机关党委信息中心党支部在“师大蓝码”出入校园基础上,开展人脸识别,使师生通行更加快捷。精准信息报送,实现“杭州健康码”在岗亭、餐厅等多场景的应用,让更多持有绿码人员有序“动起来”,及时将健康码、健康异常情况通过APP及时推送给所在部门负责人、辅导员,党员积极融入,做好网格化管理,提升疫情管控效率。开展疫苗接种网上预约,对接浙江省教育大数据平台,实时获取全校师生健康码和接种疫苗数据,开展疫情防控的各类数据统计分析,为决策做好数据支撑。
他们中有奋战在校园防控一线的先行军。机关党委保卫处党支部和后勤服务中心党委物业等党支部的党员们以身示范,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核酸检测点,有他们“沙哑”的声音;实战演练点,有他们“忙碌”的背影;校园门岗亭,有他们测温扫码的身影,他们用责任织密了防疫网,用认真拧紧了防疫栓,用责任和担当为全校师生筑牢了安全的防疫屏障。
“疫”无反顾 他们冲锋在前
校园内先锋闪耀,校园外的抗疫先锋仍在行动。附属医院党委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有责必担、有令必达,除夕前夜组织60余人连夜转移千余居民外地隔离。3月以来,他们日均派出80人次的核酸采样队奔赴杭州仁和街道、良渚街道等社区里、工地上,日均检测超千余人次。此外,医院党委确保日均20人次前往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力保障疫苗接种工作。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奔赴在社区志愿服务的钱江学院党委先锋队党员,为17-59周岁人员发放检测试纸,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做核酸检测,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宣传等,常常工作到深夜。
先锋领航,同向奔赴。师大抗疫先锋队将全力以赴守护好校园第一道校园疫情防线,让疫情防控战场上的党旗更鲜红、党徽更明亮。